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科普寫作研習後感~

上星期去聽科普寫作的研習課程,演講的老師們不約而同地提到台灣的媒體很少很少科普文,有些科學新聞,但這些科學新聞又充滿了聳動和沒有關聯的標題及因果關係不明的內文(我覺得通常和吃補,減肥,壯陽,美白這類有關),然後還有一大堆不知來源出去的網路謠言,讓一般民眾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信以為真,科學人的張副總編說到了一個關鍵就是一般媒體為了衝點閱率,所以會在標題上大作文章,如果觀看內文的話,或許又不是那麼嚴重,此外,媒體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明明學者們講A可能造成B,B可能造成C,這中間的原因可能是D引起的,寫到報紙或是新聞內的時候變成A造成D,有沒有差這麼多呀? 不過以前我們真的就遇過,921地震後有陣子一直有大量蚯蚓爬出,記者就是硬要從你口中套出蚯蚓會爬出來和地震有關,但明明我們就沒這樣說,她還是給你這樣寫這樣講 (TVBS我會一直記得你)~ 造成這樣的原因,一個可能是記者的背景知識不足,所以搞不清楚,另一個原因是這樣就沒有看頭了,要A造成D才能有聳動的新聞性,但這樣卻是傳達了錯誤的資訊,可是一般民眾分的出來嗎?其實很難,一篇新聞90%都是事實,但是最關鍵10%去闡述因果關係的部份卻是記者自己腦補,但是民眾看到又是外電消息,又是期刊報導,是不是就會信以為真了呢?答案就是會...還很相信 這次的研習營我發現學生很多,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的動筆寫過,有個高一小妹妹問了一個我覺得可愛卻又無奈的問題:老師你們都說網路上很多謠言或不對的新聞,可是我要怎麼分辨?其實我聽到的時候會覺得很無奈,如果她對這些都沒有sense的話,那真的要寫科普文章的話會很嚇人的~還有一位國小老師一直問講課老師們說怎麼讓小學孩子也可以來寫科普,與會老師建議孩子先從閱讀和紀錄著手,畢竟科普文需要有一定的知識背景,不過那位國小老師好像聽不懂意思 所以我突然覺得我們好需要作文賞析或解析這種課程,很多高中生參加可能是因為覺得和作文有關,所以想來聽,但我想不管是不是科普文章,我們有好多人真的缺乏賞析或解析的能力,因為無法解析文中的因果關係和辨別真偽,無法弄懂A和B的現象一起出現不一定代表就是"A造成B"或是"B造成A",所以我們不只沒有科學素養,我們連一般的文字描述都會誤會或搞不懂... 我們的身邊可能都有一些如這高中生一樣的疑惑的親朋好友們,資訊很多,但分不清那些資訊才是對...

哥哥畢業了!

  上星期六是我家哥哥的畢業典禮,也是他們幼兒園的第四十屆 (實在太厲害了,比我的年紀還大),看到我家哥哥可以很大方的上台表現,再回想到他3歲多去上屏科大的幼兒園時,每天都要十八相送,期末的遊藝會就是抱著我哭,完全不上台(那時我剛生完小可,其實也沒啥力氣抱他),就覺得孩子真的一轉眼就長大了,雖然有時會碎碎唸他太好動,和弟弟吵架,容易生氣,但其實知道他也一直在成長,如果是關鍵場合也能有適宜的表現 當天晚上是幼兒園畢業家長和老師們的聚餐,我家哥哥看到一個較晚來的同學,還帶著他去拿食物,他們的律動老師還特別跑來找我們說我家哥哥真的很棒,會帶著同學拿食物,幫他拿東西,說話輕聲細語,他們的帶班老師之前寫聯絡簿都是希望他的情緒管理可以好一點,中班時還建議我們帶孩子去做評估,我們從來不擔心他的智能表現,只擔心他的社交能力,不用到長袖善舞只要能適當表達情緒就好,畢業典禮的時候,帶班老師一直跟我們說他這半年的表現真的進步很多,一直說"真的長大了",所以我家哥哥準備進入小學了,又要換新環境了,希望他未來也可以開開心心的努力學習!

尋找個人特質就像尋找niche!

楊先生在學校當職涯諮商老師有幾年的時間,去年應學校的要求去上了CPAS的職涯分析課程,其實我覺得它是很商業化的產物,是由日本的一位心理博士開發出來類似性向測驗和自我評估的測驗方式,與career雜誌應該是關係企業而引進的一套測試方法,有其商業的導向,但卻也效果不錯的可以評估一個人的性向和特質,因此目前有很多大企業會拿來作面試員工的工具,而很多大學為了學生未來就業也開始引進這套系統讓學生可以測試和諮商,教育部其實也有一套諮商測試的工具,但效果不佳,評估後都是學生有興趣做餐飲業,以後可以去開咖啡店XD~~於是楊先生的學校也開始引進CPAS讓老師學生試用,不過開始使用就需要種子教師,所以他就被學校送去上CPAS分析的種子教師課程(聽說要好幾萬啊啊~),然後楊先生上了課之後,跟我分享了很多內容,有些我真的覺得果然業界腦袋和學界腦袋是有很大的鴻溝,如果我們沒搞清楚業界思維,還真難訓練出他們要的人才,但反過來,我又會想,大學教育是為了幫業界訓練人才嗎?那他們就閒閒等我們訓練人還挑三揀四嗎?還是我們應該培養出能獨立思考,快速學習,願意嘗試的人,讓他們可以有很強的彈性和適應力去應付各種工作?所以還真的是有很大的鴻溝... 另外,楊先生還分享了一個在台灣很嚴重的問題...我覺得和現在的教育息息相關,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或學生他有某一專才的天賦和興趣,那我們會怎麼培養?如果他的數學可以考90分,但國文只有30分,我們的做法是讓他去補習國文想辦法拉到70分,但是他胃口全失,痛苦學習,結果數學也變成70分,之後考上一個普通的大學和系所,還是讓他繼續快樂及擁有天賦般的學數學的到達100分,但國文普通學習應付的只有40分?當然他可能上的大學也不怎麼樣,但他可以很快樂的學習 很掙扎對不對...至少楊先生問我的時候我很掙扎,如果我家小孩將來某些科目真的考30分,那我還真的直覺就是那部份一定要加強,完全忘記他可能很棒很厲害的部份,應該投其所好的讓他發展那個部份 (而且學習有正向迴圈,如果他在某個部分得到成就,是有可能幫助他提升意願去加強不足的那個部分),而台灣可能有超過一半的家長看到的不是他孩子擁有天賦的那一面而是他不足的那一面,會想盡辦法要孩子去補足那不夠的部分,我們總是想著要他們什麼都會,卻忘了樣樣通樣樣鬆,然後所有孩子都變得沒有特色,一樣都會畫畫,彈鋼琴拉小提琴,補英文學數學,當志工,但...

生日後感

謝謝大家的生日祝福,如果我沒回覆到可能是漏掉了,不要太在意呀,我絕對不是故意的! 楊先生為了升等資料已經3天住實驗室,我以為他今天還要繼續奮戰,沒想到他還記得我的生日,今天還特地回來陪我們吃飯,現在真的覺得幸福生活就是反璞歸真,前幾年會因為求職的事反覆頭痛沮喪,今年不知為何換了一個心態,享受研究後的恍然大悟和追根究底的成果,利用任何機會與人分享才令人開心,自我的成就不要建立在等機會上,所以我的未來目標就是保持單純對研究的熱情和努力展現這些成果,空餘時間可以把我和楊先生的家譜,家庭歷史和孩子的生活記錄下來,甚至可以將我的專業領域寫成科普文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都可以在看似苦悶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樂趣!